AB類功放和D類功放的音質優劣不能簡單一概而論,兩者的設計原理、失真特性和聽感表現存在明顯差異,且受具體技術水平和調校影響較大,需要結合場景和設計水平分析:
一,核心差異與音質特點:
1. AB類功放(線性功放)
①原理:通過模擬信號直接放大,晶體管工作在線性區域(導通時間介于180°-360°),失真主要來自線性放大過程中的諧波失真(通常較低)。
②音質特點:
設計良好的AB類功放,中頻表現細膩、自然,動態過渡平滑,失真類型更接近人耳“可接受”的諧波失真(如偶次諧波),聽感溫暖、柔和,尤其在人聲、弦樂等中頻為主的音樂中優勢明顯。
③缺點:但受限于線性放大,效率較低(50%-70%),大功率下發熱明顯,需要較大的散熱設計。最鬧心的是很難導入全DSP控制。
2. D類功放(數字功放)
①原理:通過脈沖寬度調制(PWM)將音頻信號轉換為高頻脈沖信號(開關狀態放大),再通過低通濾波還原成模擬信號,效率極高(通常80%-95%),發熱少、體積小。
②音質特點:
早期D類功放因PWM調制精度不足、濾波設計簡陋,可能引入開關失真、高頻噪聲或“數碼味”(聽感生硬、細節缺失),尤其在高頻和動態表現上不如AB類。
但現代高端D類(如采用更高頻PWM、精密濾波、反饋補償技術)已大幅改善失真,開關噪聲被有效抑制,失真指標(THD+N)可低至0.001%以下,聽感接近優秀AB類,甚至在瞬態響應(因開關速度快)上更具優勢。
傳統認知:AB類功放因線性放大的天然優勢,在中高端Hi-Fi、家用音響等場景中,被認為“音質更自然、聽感更細膩”,是“音質優先”的選擇;D類因早期技術限制,常與“低成本、便攜性”綁定,音質評價略低。
③現狀:技術進步讓兩者差距縮小,高端D類功放的音質已可與優秀AB類抗衡,甚至在某些場景(如需要大功率、小體積的有源音箱、汽車音響)更具實用性。
④更大的優點,可以從頭到尾(小信號到功率輸出)進行全稱DSP控制,包括最后的分頻輸出。這種功放叫做dsp功放,有26個指標可調,支持藍牙5.0以上版本,12v供電。支持6路,8路,14路輸出,每路20w。一般家用足夠了。
最終音質取決于具體產品的設計水平:劣質AB類可能不如優質D類,而頂級AB類與頂級D類的差異更多體現在聽感風格(如溫暖vs精準),而非絕對“好壞”。
如果同級別相比 筆者認為,DSP功放更勝一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