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芯片從軟件角度看,分為三層。我們整機廠家用的的是用戶層。
如果軟件實力足夠,可以啟用應用層,自己編寫插入軟件,插件,與車載CAN,甚至AI結合,形成更強大的控制調整處理功能。
1-用戶層
DSP芯片廠家提供的調整EQ、增益、相位,模式,等具體功能,界面的部分,通常屬于用戶層。
這類功能往往通過配置工具、參數界面或簡單的指令集實現,用戶無需編寫復雜代碼,只需通過調整參數(如滑動條、數值輸入)即可完成操作,更側重“便捷交互”,符合用戶層“降低使用門檻、直接面向用戶操作”的特點。
當然,若這些調整功能需要通過調用API接口編程實現,則可能歸為應用層,但實際中這類參數化調整更常歸類于用戶層。
2-應用層
應用層需要客戶基于芯片提供的接口,結合自身具體業務場景(如信號處理算法、設備控制邏輯等)進行編程開發,可能涉及復雜的功能實現(比如實時性要求高的信號濾波、協議適配等),需要客戶具備一定的編程和算法能力。
- 用戶層更偏向“操作便捷性”,多是配置工具、可視化界面或簡單參數調整,客戶通過點擊、填寫參數等方式即可完成,對專業編程能力要求較低,上手門檻更低。
簡單說,應用層偏“開發實現”,用戶層偏“操作配置”,前者對客戶的技術能力要求更高一些。
3-底層
DSP芯片的底層主要是直接與硬件交互、支撐上層功能運行的基礎部分,核心內容包括:
①硬件抽象層(HAL):封裝芯片內部硬件細節(如寄存器、運算單元、外設接口等),提供統一的軟件調用接口,屏蔽硬件差異。
②驅動程序:控制芯片外設(如ADC、DAC、定時器、通信接口等)的底層代碼,負責硬件的初始化、數據讀寫和狀態管理。
③基礎運算庫:優化后的底層數學運算模塊(如FFT、卷積、濾波等),利用DSP的特殊指令集(如乘加指令)實現高效的信號處理基礎操作。
④ 系統內核:包含任務調度、中斷管理、內存分配等基礎功能,保障芯片的實時性和多任務運行(部分DSP帶有實時操作系統內核)。
這些內容由芯片廠商開發維護,是上層(協議層、應用層)運行的基礎,客戶通常無需修改,也修改不了。
附件:不同頻率DSP的EQ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