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可穿戴設備在一輪行業炒作中達到了頂峰,圍繞著幾種產品類型(智能手表、新型可穿戴醫療器械以及早期的虛擬現實VR應用等)打造一個數十億美元的新產業。然而,由于投資者、參與廠商和產品眾多,商品化很普遍,因此整個產業都要從處于炒作核心的幾類產品中爭奪利潤(最值得注意的是健身追蹤硬件)。

因而,隨著利潤率萎縮,銷售增長放緩,可穿戴行業的一波震蕩開始了。許多原本領先的廠商經歷了從產業焦點到退出、撤資甚至最糟糕的破產的轉變。為產業貢獻創意、創新的新初創企業數量開始減少。資金變得更加集中,機會更清晰,但也面臨挑戰。多家大公司之前認為可穿戴設備或能令它們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似乎這種愿景與現實并不一致。
總的來說,技術本身在短期內并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但市場對實現這些技術所需要的機遇和策略的看法已經發生轉變。或者說是整個產業開始集體變得更成熟了,對增長目標和時間表有了更實際的愿景,對于公司和市場等方面,更加關注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行業仍在增長,市場仍然很大(尤其包括了多家全球科技巨頭),但所有相關方對于市場都展露了更加務實的判斷。
英國著名市場研究公司IDTechEx關于可穿戴傳感器的這份報告,對可穿戴產品中使用的每種傳感器提供了全面的分析和展望。IDTechEx利用其在可穿戴技術、傳感器、物聯網、能量收集和儲存,以及材料等領域的專業知識,經過三年的研究積累完成了這份報告。該報告涵蓋了可穿戴設備應用的9大組別的21種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并分別對它們的技術、應用和產業格局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趨勢預測。

2018年~2028年可穿戴傳感器市場預測
該報告介紹了超過115家公司的經營情況,包括業內80多家主要廠商的重要內容(例如訪談、圖片、拜訪等)。另外,本報告還利用訪談獲得的重要數據、匯總的財務統計數據以及行業趨勢,為每種類型的可穿戴傳感器提供了詳細的市場預測,并對42種不同可穿戴技術產品類型進行了同步預測。
隨著許多可穿戴技術產品在炒作曲線中的起起落落,各廠商開始圍繞附加值最大的可穿戴產品進行整合。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價值體現在傳感器的數據。健身追蹤和智能手表正是基于生物和活動數據而構建。虛擬/增強/混合現實(VR/AR/MR)設備依賴于攝像頭、慣性測量單元、深度傳感、力/壓力傳感器等一系列傳感器,使用戶能夠與應用內容和環境進行交互。還有一些可穿戴醫療器械,直接監測人體并與之交互。
總而言之,本報告的可穿戴技術研究跟蹤了42種不同的可穿戴產品類型。IDTechEx通過在該領域多年的研究積累,提供了9大產品組21種可穿戴傳感器的出貨量、價格和營收預測,2022年的細分市場營收預測如下圖所示:

2022年按傳感器類型劃分的可穿戴傳感器市場預測
在本報告中,IDTechEx按三波浪潮介紹了可穿戴傳感器。第一波浪潮包括多年前就已經應用于可穿戴設備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最初是為多年前的可穿戴產品而開發,現在已經很成熟。第二波可穿戴傳感器隨著智能手機領域的技術飛躍而問世。智能手機中的許多傳感器非常適合可穿戴應用,可以很容易地集成進入可穿戴產品。
最后,隨著可穿戴技術的炒作和投資達到頂峰,廠商發現了很多傳感器類型可以專門針對可穿戴產品而開發。這些專門針對可穿戴應用的傳感器目前通常仍停留在商業評估或相對早期的商業銷售階段,但是有些已經成為很重要的成功案例。

2015年~2028年三波浪潮中的可穿戴傳感器
如今,每年都有數十億可穿戴電子產品售出。許多都已經經歷過大批的硬件商品化,競爭激烈導致價格下降。即使可穿戴設備變得越來越先進,引入更多傳感器和更好的組件來提高產品價值,但經驗告訴我們,難的并不是硬件的商業化。在這種情況下,傳感器的作用將變得更加重要。因為,隨著硬件價格的不斷擠壓,企業從產品中獲取利益的比例,將越來越依賴這些可穿戴設備捕捉的數據。
而捕捉這些數據的核心組件便是傳感器,因此,把握當今傳感器的發展和前景,對于預測未來整個產業的市場潛力至關重要。本報告旨在為關注可穿戴傳感器的廠商或個人,提供清晰、獨立的視角,把握各種類型可穿戴傳感器的發展前景。本報告基于IDTechEx在可穿戴領域的重要研究積累進行了整理和提煉,詳細回答了有關技術、市場和行業趨勢的各種問題。 |